企业根据所属行业碳排放报告核算指南核算企业的碳排放量,我市通过政府采购确定第三方核查机构对企业碳排放量进场核查,最终确定企业的碳排放量,主要包括能源活动排放和生产过程排放。
主要有3项内容,一是调整纳入标准,将天津碳市场工业和航空(机场)行业企业纳入标准,由年碳排放2万吨以上调整为1万吨以上,即将年碳排放1-2万吨的工业和航空(机场)企业也纳入天津碳市场管理。二是新增年碳排放1万吨以上的货运港口行业企业纳入天津碳市场管理。三是新增年碳排放1万吨以上的水上及航
天津是国家首批七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之一,于2013年12月启动,已将二氧化碳排放超过2万吨/年(综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准煤)的重点企业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并多次扩展纳入行业,当前覆盖范围包括钢铁、石化、化工、油气开采、建材、造纸、机械设备制造、电子设备制造、有色、农副食品加工、食品饮料
为落实《天津市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条例》要求,进一步发挥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天津碳市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碳污同治的导向作用,根据《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扩大天津碳市场覆盖范围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近日,天津市在全国首创“转型项目+转型主体”模式,为天津荣程钢铁集团及其关联企业发放了首批钢铁行业转型金融贷款共1.7亿元,预计每年可实现碳减排量14965吨。首批钢铁行业转型金融贷款,既有对转型项目的固定资产贷款,同时发放了支持经营主体整体层面转型的流动资金贷款,是全国转型金融工作推进
近日,天津经开区在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国际投资促进系列活动——第三届全球特殊经济区联盟交流会上正式发布《天津经开区可持续发展(ESG)报告(2024)》。该报告向全世界展示了泰达产业园区绿色生态宜居发展、社会人文和谐有序、园区治理规范高效的新路径、新模式。
天津市人民政府9月6日发布《天津市工业技术改造行动方案(2024—2027年)》,其中提出实施绿色制造提升行动:加快绿色化改造。聚焦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机械、轻工等传统产业,以节能降碳、清洁化生产为主要方向,采取工艺升级、能源替代、资源循环利用等综合性措施,有序实施高耗能高碳排
为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规范碳普惠管理工作,根据《天津市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条例》《天津市碳普惠体系建设方案》等相关要求,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制定了《天津市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津环规范〔2024〕1号),并于9月12日印发。
7月3日,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市生态环境局关于通报2023年度天津市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履约情况的函》。天津市2023年度碳排放履约工作已于2024年6月30日结束,其中,纳入企业共154家,完成履约企业154家,履约率100%。
一是加强对外合作,包括增进京津冀区域交流合作,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国际绿色经贸合作,深化参与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二是强化政策保障,包括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加强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建设、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发展绿色低碳金融,建立健全市场化机制。三是推动组织实施,包括加强统筹协调、
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坚持科技支撑,落实“政策+市场”双轮驱动,强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引育和关键领域基础研究,强化创新能力,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加快推动绿色低碳科技革命
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指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11.7%以上,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大幅下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